扫码关注微信
什么是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是指占人体总重量的0.01%以下,或日需要量为100mg以下的元素。包括铁、铜、锌、铬、钴、锰、镍、锡、硅、硒、钼、碘、氟、钒等14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共8种,包括碘、锌、硒、铜、钼、铬、钴、铁。这些微量元素在体内含量虽然微乎其
什么是微量元素:微量元素是指占人体总重量的0.01%以下,或日需要量为100mg以下的元素。包括铁、铜、锌、铬、钴、锰、镍、锡、硅、硒、钼、碘、氟、钒等14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共8种,包括碘、锌、硒、铜、钼、铬、钴、铁。这些微量元素在体内含量虽然微乎其微,但却能起到重要的生理作用。
微量元素缺乏症:是指各种原因导致体内必需微量元素含量降低所引起的生理功能紊乱综合征。任何微量元素都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经食物链摄入,因此微量元素缺乏症多为因饮食不平衡及调节机制失调所致。常见的有锌缺乏症、铁缺乏症、晒缺乏症、碘缺乏症等等。
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须保持一定的浓度范围才能有益于健康。
微量元素缺乏:引起机体生化紊乱、生理异常、结构改变、导致疾病。
微量元素过量:可能导致不同程度毒性反应以致中毒,甚至死亡。
微量元素参考值
微量元素 | 体内存在量 | 微量元素 | 体内存在量 |
---|---|---|---|
锰(Mn) | 12-20mg | 铝(Al) | 60mg |
砷(As) | 1-2mg | 汞(Hg) | 13mg |
钡(Ba) | 20mg | 钼(Mo) | 10mg |
镉(Cd) | 50mg | 镍(Ni) | 10mg |
铬(Cr) | 6mg | 铷(Rb) | 320mg |
钴(Co) | 1.5mg | 硒(Se) | 6-12mg |
铜(Cu) | 80-100mg | 硅(Si) | 2-3g |
氟(F) | 3g | 锶(Sr) | 320mg |
碘(I) | 11mg | 锡(Sn) | 17mg |
铁(Fe) | 3-5g | 钒(V) | 1.5mg |
铅(Pb) | 120mg | 锌(Zn) | 2-3g |
1、微量元素缺乏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铁、铜、锌、锰形成的酶和碘形成的甲状腺素,均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缺乏,均引起生长发育的停滞,补充,可以加速生长发育和体重的增长,增强体质。
缺锌:可发生先天性畸形
缺铜:小脑发育不全,大脑萎缩,贫血。
缺碘:先天性可汀病,甲状腺肿,呆小症。
2、微量元素缺乏可影响内分泌、免疫力
(1)微量元素不足或过多,都会干扰内分泌的功能。
(2)缺锌铜降低脑垂体、肾上腺内分泌。
(3)缺铬影响胰腺的分泌等等。
(4)微量元素与感染和免疫
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既影响着人体也影响着微生物。机体的铁铜锌等微量元素的不足和过多,均可减弱免疫机制,降低抵抗力,助长细菌感染。因此,机体需要一个“营养免疫”的适宜的微量元素浓度。
3、微量元素缺乏可影响心血管、血液系统
(1)锌/镉比值增大,抑制高血压的发生。
(2)锌/铜比值增大,诱发冠心病。
(3)缺铜可引起高尿酸血症。
(4)铬、锰、硒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5)硅可维持动脉内膜完整、通透性、弹性。
(6)锂、锶等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7)铁、铜、锌等影响创伤的愈合。
4、微量元素缺乏可影响神经系统
(1)缺铁可以引起行为的改变。
(2)缺碘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的系统的病变。
(3)缺锌儿童智力发育不良。
(4)缺铜可以引起大脑皮质萎缩,智力降低。
(5)缺锂、钴会影响智力的发展。
(6)铅、镉、锰量过多干扰智力的发育。
5、微量元素缺乏或可引起肿瘤
微量元素不能由人体组织合成,环境中微量元素的分布和含量,直接影响人的摄入量和体内的储存量,不同的摄入量和储存量影响着人的健康状况,同样影响着人的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同时具有地理和地域性的分布特征。
由于微量元素在体内缺乏或过量而引起的病症如下表:
微量元素 | 功能 | 缺乏症 | 摄入过高的危害 | 食物来源 |
---|---|---|---|---|
锌(Zn) | 细胞分裂,核酸代谢,生长,辅助因子 | 发育停滞,抑制性成熟,降低免疫功能,伊朗乡村病,肠原性肢端皮炎 | 致癌 | 谷类、粗粮、蛋黄、瘦肉、鱼、牡蛎和坚果 |
铁(Fe) | 造血原料,构成细胞色素类 | 缺铁性贫血 | 血色素沉积症,损害基因的氧化作用 | 肝脏、瘦肉、鱼、豆类、芹菜 |
铜(Cu) | Hb合成,结缔组织代谢 | 贫血,毛发异常,脑功能障碍 | 神经失常。动作震荡(威尔逊病) | 牡蛎、蛤类、小虾及动物肝肾 |
铬(Cr) | 构成葡萄糖耐量因子 耐糖能力↓, | 糖尿病,动脉硬化 | 致癌 | 红糖、麦麸、鱼、葡萄汁、啤酒酵母等 |
碘(I) | 构成T3、T4,促进生长、发育 | 甲状腺肿大,呆小病 | 甲状腺肿大 | 海产品、加碘盐 |
钴(Co) | 构成维生素B12,造血 | 恶性贫血,甲基丙二酸尿症 | 红血球增多症 | 小虾、扇贝、肉类、粗麦粉及动物肝脏 |
硒(Se) | 抗氧化 | 克山病,大骨节病 | 硒中毒 | 菜花、大蒜 |
锰(Mn) | 多种酶的激活剂 | 生长发育迟缓,中枢神经系异常,骨骼变态,关节脆弱 | 运动失调,震颤性麻痹症(帕金森症) | 蒜、芝麻、啤酒、酵母、蘑菇、小虾、鱼类、肝、肾等,富硒中药有黄芪、地龙等 |
氟(F) | 骨、牙齿形成 | 龋齿 | 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病 | 海味(牡蛎)、葱、豆类、茶叶,主要来自于饮水 |
1、均衡饮食
任何微量元素都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经食物链摄入,因此微量元素缺乏症实际上是由于饮食不平衡及调节机制失调所致,因此应强调合理膳食的重要性。营养学家认为世界上没有好的食物和坏的食物之分,只有合理的膳食和不合理的膳食,强调膳食的多样化,合理搭配膳食。最好是什么都吃,什么都不要多吃。保证微量元素的摄入。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也是预防微量元素缺乏症的关键所在。
2、营养指导和健康教育
治疗之前应明确微量元素缺乏症的诊断。不可盲目补充,特别是全民补钙、全民补锌、全民补铁,不可盲目跟从。因为微量元素补充过多可导致中毒性疾病,如急性铁中毒发生率仅次于阿司匹林中毒,铁负荷过重危害性同样严重,甚至导致死亡。
而且,补充微量元素需注意微量元素间和微量元素与维生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如铁元素和铜元素,维生素C 与铁元素,钙与维生素D 等,应避免医源性微量元素中毒。
3、适当通过药物补充
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不可自行服药。